EP196-不帶錢,去旅行
「快樂的根基之一是清楚認識人生中許多不快樂的事實,而又不減其快樂」。-孟東籬 霪雨一周後放晴暴熱,然後開始想念雨天,近日看了幾部流浪的電影《涉足荒野》、《阿拉斯加之死》、《朝聖之路》,再加一本名為《不帶錢去旅行》的書,發現真正的自由根本不存在,歌德說「一個人只要宣稱自己是自由的,就會同時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於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2014瑞絲·薇斯朋演的《涉足荒野》(Wild)改編自謝麗兒·史翠德2012年回憶錄《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台譯《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千一百哩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26歲女主角喪母,悲痛欲絕致酗酒吸毒離婚,一無所有的她做出一個瘋狂的決定,背上背包獨自徒步橫跨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四千公里走五個月,從美墨邊境貫穿美國西部荒野,沙漠、森林、雪地、峽谷,穿越加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最後走到加拿大邊境。謝麗兒百天走了1100英里,這驚險包括帶錯裝備、迷失方向、路遇響尾蛇與登徒子,旅途大量穿插回憶兩線交織:「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安全」「睡覺前我要兌現承諾和趕路(佛洛斯特)」「如果你的勇氣拒絕了你,那就超越它(艾米莉狄金蓀)」,電影最後疲憊的她站在「眾神之橋」(Bridge of the Gods)望向前方道路,伴隨著內心獨白「此時此刻,我只剩下勇敢。」(How wild it was to let it be.)為這場動人心魄的旅程畫下句點。 2007艾米爾·荷許主演的《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又譯《荒野生存》)也是真實故事,卻更自虐。1990年大學名校畢業的富家青年克里斯放棄工作,嚮往一種離群索居的生活,最終1992年誤食植物死在阿拉斯加。兩年間他先搭便車流浪至南達科他州、加州,泛舟沿著科羅拉多河直下墨西哥,路途上他遇到旅行的情侶、在嬉皮營地與少女產生情愫、在南方農場打工,在加州遇見年輕喪妻兒的老兵Franze,面對各種人情挽留都拒絕了,他渴望自由,不願承受父母欺瞞的婚姻與社會虛偽的期待,夢想在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找到心靈的平靜與生命的答案。 2010《朝聖之路》(The Way)是一場被迫展開的靈魂馬拉松。男主角湯姆是個眼科醫生,一輩子兢兢業業,無法理解四十歲讀博班的兒子丹尼爾為何去西班牙走「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丹尼爾曾對父親說:「我不是選擇一種生活,而是想活出自己的生活。」兒子途中遇難,Tom前往法國取回骨灰與遺物,代兒子走完這趟苦行,這意外展開的旅程也成了父子的修復之旅。30天徒步800公里,翻越庇里牛斯山,終點是安葬耶穌門徒「聖雅各」遺骸的聖地牙哥大教堂。湯姆與其他旅人胖子、吸菸女、魯蛇作家產生深刻對話,也逐漸找回了對人生的信念和力量。 你想去遠方流浪嗎?不帶錢絕對是另一種考驗。1999《不帶錢去旅行》(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裡,厭倦自己工作的記者徒步並搭便車穿越美國西岸到東岸,沒帶一毛錢,途中只能接受食物和借宿,數十天後到達紐約,作者坦言和他是白人男性有關。這幾樣實驗,「聖雅各之路」似乎安全性較高,有人結伴且沿途有庇護所補給站,其他簡直玩命。 文明有其便利,真正的自由只在心中,短期放飛猶可,像克里斯那樣拿生命冒險(只活到24歲)大可不必。要告別舊愛如1988百合二重唱《情人山》,或說走就走,像1991南方二重唱《不告而別》:「走出你的視線,我直接走向車站/十點的車票在手上,地點是很遠的地方/沒有留下原因,因為心情已用盡/我已拿走所有行李,就是最好的說明」。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95-面對真實惡意,要反擊嗎?
「新聞的毒害極可怕,我們要學習如何少看一點新聞。那會使外界的干擾少一點、時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思考深刻一點、洞見多一點」。–魯爾夫.杜伯里《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7.26大罷免全軍覆沒後,在書店讀完《為愛而罷:公民做主,反共不分藍綠!》、《120+萬封給臺灣的情書》、《台灣史上最大罷免》,與《為什麼相信文學有力量?:筆桿接力.創作發聲》朱宥勳的〈寫功課〉,才明白這場無差別罷免社會成本遠遠超過想像。加上近日社區委員會改選,奪權角力驚險萬狀;麻豆老宅土地遭建商侵奪,六成持有人(包括我90老母)被迫上法院。我不禁想,面對真實惡意時,要反擊嗎?還是保住元氣,不要回應? 有此一說,「任何不利於自己的都不要回應」、「憤怒是代價最高的情緒」、「沉靜修為,待對方破綻出現,再一擊致勝」。以退為進,徐圖未來,看似有理,但只適合一對一,且限於未涉公共利益,事情尚未釐清時。被多人霸凌、挑釁、抹黑、潑髒水,絕對要第一時間強力反抗,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鋒芒,在最小的權力範圍,最大程度的為難他人,讓人明白你的底線。像捷克倫敦(Jack London, 1876-1916)《野性的呼喚》裡說到巴克「在成群結隊的刁難中明白了兩個經驗:在打群架的時候要設法保護自己;在跟單隻狗戰鬥時候,要設法用最短的時間叫對方吃最大的虧」。 最短的時間叫對方吃最大的虧,就是不允許被人任意傷害。社區委員耗公帑包工程,建商鑽法律漏洞炒地皮,那都是結構嚴謹且持久的真實惡意,反抗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但不反抗只能坐以待斃加上屈辱感。但如果對方只是資訊不對等,情感與理智被蒙蔽呢?例如選後已被甩鍋切割的罷團青鳥,「為了台灣,什麼都願意」、「不拿錢,卻拿命在拚」的「公民團體」。如某女姓志工所言,志工媽媽舉牌站路口,逢人求連署,她們都不是太閒,「只是很愛台灣」。拚到起早貪黑,無暇顧及孩子〈寫功課〉,無私奉獻,拼搏一整年,得來這種棄子結局,無怪乎崩潰痛哭。 同溫層太厚,演算法總投餵我們類似資訊,看到國會濫權,程序霸凌,毀憲亂政,強推惡法,亂刪預算的人,可能沒看到司法迫害異己,媒體檢調同步,國會迴避監督和風災慘狀。執政黨以反共,捍衛民主為主軸,高喊「罷免萬惡共匪」「清除『統一』思想餘毒」,卻無法說明朝小野大為何不選擇與在野黨協商?卻選擇史無前例全面罷免國民黨立委(後來連署過關31人,欲下架31席)。結果百工百業與藝文界全撩下去,成本浩大的一場社會撕裂。看到熟人朋友影片圖文各種表態後,要再回到過去的交情都難了。 魯爾夫.杜伯里說「新聞的毒害極可怕,我們要學習如何少看一點新聞。那會使外界的干擾少一點、時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思考深刻一點、洞見多一點」。孟德斯鳩也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我讀著標榜「為愛而罷」的文章,慶幸自己早已息交絕遊,也深感無知並非自由,是站在了自由的對立面。 暑假已去一半,風雨災情持續,做些蜂蜜愛玉檸檬加百香果來當夏日甜點,聽1997張惠妹〈聽海〉來沉澱心情吧!「寫信告訴我今天 海是什麼顏色/夜夜陪著你的海 心情又如何/灰色是不想說 藍色是憂鬱/而漂泊的你 狂浪的心 停在哪裡」,和1990黃鶯鶯〈哭沙〉:「風吹來的砂 落在悲傷的眼裡 誰都看出我在等你/風吹來的砂 堆積在心裡 是誰也擦不去的痕跡/風吹來的砂 穿過所有的記憶 誰都知道我在想你/風吹來的砂 冥冥在哭泣 難道早就預言了分離」。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94-那些紅番教我的事
參議員:「我極力讓印地安人擁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否則數年內會被拓荒者瓜分一空」。 查爾斯Ohíye S’a:「蘇族沒有『擁有土地』這詞,任何語言都沒有」。―《魂歸傷膝谷》 大暑時節,血足球和大罷免都不讓人省心,書讀不下乾脆看電影,一不小心把北美印地安人被虐史打包了。美劇2021《黃石前傳1883》、電影2007《魂歸傷膝谷》、2003《末代武士》、1992《最後的莫西干人》都好看。《黃石前傳1883》道頓一家前進路線是從德州穿越紅河到奧克拉荷馬、堪薩斯再北上蒙大拿,《魂歸傷膝谷》的蘇族聖地黑山在美國中北部南達科他州,《最後的莫西干人》位處紐約哈德遜河,真把東西南北都包了。 最能代表拓荒者艱難的是《黃石前傳1883》,南北戰後道頓和最終死在印地安人箭下的女兒艾爾莎,說盡了天地不仁。然而印第安人的血淚史是《魂歸傷膝谷》,1876年黑山戰爭(Black Hills War)與「小巨角河」戰後,酋長「瘋馬」與「坐牛」頑抗而死,最終1890年底蘇族人在「傷膝谷」不分老幼婦孺上千人遭屠殺。說到這裡,你還覺得1990《與狼共舞》浪漫嗎?凱文科斯納演的軍官鄧巴一人駐紮在蘇族保留地,時間在南北戰爭後,這前哨基地「海斯堡」地點就在南達科他州(我猜離黑山不遠),一人在茅草屋立美國國旗,炊煙裊裊,這行為簡直是在別人家後院露營了。《與狼共舞》優點是蘇族扮相兇悍,語言道地,白人女主角自幼被蘇族收養,合理化了雙方的溝通,不像《黃石前傳1883》裡的印地安人都能說英語,長相活像中國餐館找來的。而湯姆克魯斯演的《末代武士》,參加過南北戰爭及傷膝谷屠殺的美國軍官納森患上創傷症候群,在1870明治維新時到橫濱為日本軍方訓練軍隊,追擊武士道反抗軍首領勝元,由此展開一場精彩的東西文化對撞。阿湯哥日文自然,武打到位,只是那反抗軍穿得像兵馬俑一樣,策馬飛馳對上迫擊砲和機關槍,和印地安人持矛衝向騎兵隊一樣,只有慘字可形容。 2007《魂歸傷膝谷》(把我的心埋在傷膝谷,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 據Dee Brown1970著作改編,講述1876年到1890十幾年間在美國官方的幾波掃蕩後原住民的抵抗,多數部族如赤雲酋長(red cloud)都已帶著族人遷入政府所規劃的保護區裡面,接受來自政府馴化。瘋馬(Crazy Horse)和坐牛(Sitting Bull)酋長選擇抵抗,美國政府欲強奪有黃金的蘇族聖山黑山,官方用武力優勢瓦解蘇族最後的戰力,拒簽協議的瘋馬和坐牛最後被殺。主角查爾斯Ohíye S’a(亞當比奇飾,演過2002《獵風行動》(Windtalkers)的亞吉)幼時離開了部落,入白人學校,成為了醫師,也成了官方推動遷徙和文明化政策的助手,配合推動《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參議員亨利是查爾斯好友,自以為「我大半生都在致力改善你們的生活」,然而自由與尊嚴全無的蘇族人慘遭屠滅。原本致力救治百日咳麻疹的查爾斯,全身是血,步履蹣跚走出醫療站,對愛人伊蓮痛哭道:幼時「去伊利諾州的火車上,曾有機會跳下來,只要走到紅河邊,沿著北森林,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我應該跳下去的」,令人鼻酸。 《黃石前傳1883》艾爾莎面對滿目荒涼,馬背上慨然:「這世界不在乎弱者想要什麼,它吞噬弱者」。一個沒有『擁有土地』這名詞的游獵民族,註定無法抵擋野心殖民,令人腦中迴盪起笛聲悲愴的《最後的莫西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莫西干」意為「河邊的人」,1992電影,又譯《大地英豪》)。1757紐約哈德遜河以西,三個僅存的莫西干戰士捲入英法爭奪殖民地戰事。印第安音樂家亞歷桑德羅·奎瑞瓦路 (Alexandro Querevalú)用名為昆纳喬的美洲土著長笛演奏,迷離恍惚,真能把人的魂勾了去。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93-「為著一百元」的西部片
銀行家:「我們這個國家需要一個商人來當總統」。 醫生:「我們這個國家只是需要喝醉一點」。―《驛馬車》(Stagecoach) 《侏儸紀世界:重生》了無新意,看完只想重溫1993年史蒂芬·史匹柏《侏羅紀公園》。電影似乎愈老愈好看,正如最早的黑白西部片1939《驛馬車》(Stagecoach)和1948《紅河谷》(Red River),都是約翰·韋恩(John Wayne,1907-1979)主演,前者由史蒂芬·史匹柏心目中的大師約翰福特(1894—1973),後者由霍華·霍克斯(1896—1977)執導。1959年霍華·霍克斯和約翰·韋恩又合作《赤膽屠龍》(Rio Bravo)),三部剛好標示了約翰·韋恩三階段。 黑白電影,混沌失序,西部蠻荒,黃沙漫漫,到處都是印地安人。1939電影《驛馬車》(Stagecoachu.又譯「關山飛渡」,引木蘭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以亞歷桑納州與猶他州交界紀念碑峽谷Monument Valley為場景,故事敘述1885年九名旅客聚集在美國中西部小鎮上。酗酒醫生、斯文賭徒、良家孕婦、偽善奸商、苦命妓女、小氣酒販、剛直警官、膽小車伕與越獄逃犯,一群人要去新墨西哥的羅斯堡Lordsburg,一輛篷車,在沒有騎兵隊的保護下駛上黃沙滾滾的凶險道路。 這一路險象環生,狹小空間裡,也形同人性照妖鏡。年輕帥氣的約翰·韋恩飾演越獄逃犯林哥小子,半路攔車欲往羅斯堡尋找殺父仇人,警長科利Curly要逮捕他歸案,就在一路險阻後,軍官夫人露西第一次對協助接生寶寶的妓女達拉斯表示感激,林哥也愛上善良的達拉斯,報完仇向警長投案,警長沒有逮捕他,放了二人乘車離去。 《紅河谷》(Red River)看點則是大江大河,草萊初闢的大西部。萬頭牛羊渡過紅河,夜間牛群受驚奔騰,令人震懾。劇中紅河谷在美國中南部德克薩斯州與奧克拉荷馬州交界。約翰·韋恩(John Wayne)與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主演。 一百美元,趕一萬頭牛,三個多月餐風露宿,何其艱苦?壯闊的西部景觀,縱馬飛馳的牛仔,夜間受驚擾奔竄的牛群與印地安人的嘶吼,傳遞著勇於開拓的美國精神。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結束後,德州的大牧場主人湯馬斯道森(Thomas Dunson,約翰韋恩飾)因南方經濟蕭條,決定與養子馬修(Matthew)跋涉千里,將大批牛群趕往北方的密蘇里州販賣。路途遙遠,道森頑固強勢,不願走捷徑到有火車停靠的肯薩斯Abilene亞柏林,馬修和同伴謝利在半途跟他決裂,帶領牛群與所有人向亞柏林進發,受傷的道森咆哮發誓,將帶人追上,殺死馬修。《紅河劫》又譯為《決戰紅河邊》,其最大張力就是傳統與現代,牛仔與火車,父與子的決戰。 最終硬漢道森從槍法與眼光兼具的馬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一個強悍的人很容易在頑固中走得太遠,原則逼迫著他必須懲罰叛逃者,所以才有了最後的父子火拼。最後深愛馬修的茉蕾朝空中開槍叫他們停手,父子心結因一個聰慧女子化解。 《紅河谷》(Red River Valley)為19世紀北美洲北部的民歌,最早指1870年代Wolseley拓荒探險時代的美國中北部達科他州北部、明尼蘇達州與加拿大交界處,是深情懷念之歌,經多次改寫,改編中文土風舞為《微風吹過原野》「微風靜悄悄地吹過原野/營火在暮色中照耀…」。英文歌詞則是「From this valley they say you are living.We should miss your bright eyes and sweet smile, 他們說妳將離開紅河谷,我們會懷念妳的明眸及甜美笑容For they say you are taking the sunshine,That has brightened our pathway a while.因為妳將陽光一起帶走了,那曾一度照亮我們道路的陽光」。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192-恐怖女婿與啃老列車
「騙子能騙多久是由傻子決定的」。―卡繆(Albert Camus) 台中豐原一家五口被詐騙後輕生(李姓主嫌15萬輕鬆交保),土城家暴男當街砍死妻子和小姨子(可能精神病免死)。有人質疑司法無能,我不懂的是父母為何允許成年子女長期啃老同住?什麼時候才覺得該逼子女獨立?這些人命悲劇與財務雪崩本可避免,如何劃清子女與父母的生活邊界?家人間如何切割財務風險?在歸咎制度漏洞之餘,父母有沒有疏失?為何土城痛失二女的老父會嚎啕「爸爸害了你們」? 卡繆說:「騙子能騙多久是由傻子決定的」。連檢察官、警察、書記官、戶政事務所、里都能長聯手組成台版「地面師」詐騙獨居老人遺產的如今,指望司法主持公道緩不濟急。父母應從小養成子女獨立個性(不輕易依賴或向家人求援),堅守家人之間無合夥、借貸及金錢往來,不向子女拿錢,不透露家產,不輕易早早給予大筆金錢或房產,成年後不要同住(保持邊界感),不要盲目的勸和不勸離。這看來不近人情,卻是現代社會不受人際關係牽連的法寶。欠債如雪崩,往往在親情勒索下從個人連累到家庭,豐原一家五口是典型案例,大女兒貪小利誤信熟人,全家加入黃金代購,最後被詐團控違約,不動產抵押地下錢莊,遭黑道追債走投無路。 全家同住且一起投資,看似互助,實則極危險。台灣一個月詐騙金額近百億,投資、交友、購物各種養套殺不但系統化了,AI還可以合成音檔或照片,仿造警局或地檢署與你視訊。天上掉下來的不會是黃金,永遠是鳥大便。有人上當,接著就是向家人情勒求援。谷阿莫說過一案例,原po是女性護理師,小叔啃老與公婆同住,被詐千萬後要求嫂嫂拿自己房子再貸700萬以救燃眉之急。美其名都是一家人,護理師可貸到較好條件,但巨債會結結實實壓在嫂嫂身上(原Po房貸還有8年250萬未還)。不幫,公婆流落街頭,婚姻不保。但我的看法與谷阿莫一致,不能幫,寧離婚。 天底下沒有好賺的錢,黃金投資是洞悉人性設的局,受害者先貪婪後恐懼,最後錢拿不回,連命也陪上。為何向民代求助後突然縮手?因為知道自己也違法,告不贏。為何土城老父嚎啕「爸爸害了你們」?讓恐怖女婿啃老同住十幾年,養癰遺患,狠男若一把火把房子燒了,一命可抵六命,姊妹加二老、小孩。 ★蠢人何以比壞人危險?認知閉環,善意包裝,群體效應,道德綁架、重複錯誤。 ★如何三秒分清蠢或壞?看他面對確切證據時的反應。壞人會推諉威脅,怕你發現後果,蠢人則是憤怒委屈,怕你否定動機。 看看身邊許多父母以愛為名對子女的縱容,容許啃老同住又碎念失業,摻和子女的投資,老大買房叫老二作保,老二開店向老三借錢。最好的父母守則是不存貪念,活得清簡一些,退出社群,不下載不明App,不回應可疑連結或訊息,維持最低人際交往,更要意識到就連親子關係也是《River of No Return》 (一條永不回頭的河)。這是淘金熱時期的美國西北山區,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1954為電影配唱的主題曲:「There is a river,Called the River of no return/有一條河,叫做不回頭的河/ Sometimes it's peaceful,And sometimes wild and free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 Love is a traveler,O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愛是個旅人,漂流在永不回頭的河上/ Swept on forever,To be lost in the stormy sea 永遠前行,迷失在風狂雨驟的海上Wail-a-ree, I can hear the river call (no return, no return)Wail-a-ree, I can hear my lover call come to me …」。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