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所传三十三篇,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弟子所作。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选入课本的是《北冥有鱼》,和《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两个题目都是编者自己加的,实际它们分别节选自:《内篇.逍遥游》和《外篇.秋水》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北冥的鱼》这篇文章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而它的现实意义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借用寓言说理,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文章中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丰富,意境开阔,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