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如何看待稀土永磁板块的暴涨?来自扫地僧司马懿。
节后首个交易日,稀土永磁板块如同一匹脱缰野马,在A股市场掀起惊涛骇浪。盛和资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线封死涨停,九菱科技、大地熊、广晟有色等十余家个股紧随其后,板块内涨幅超5%的个股占比高达78%,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18.45亿元,将板块总市值一举推上1.03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这一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是中国稀土战略重塑全球产业链的雷霆之力,更是资源价值在全球化博弈中的觉醒时刻。
一、政策,核弹引爆市场:出口管制引发全球供应链地震
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犹如平地惊雷——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切断全球80%的中重稀土供应。这一精准打击迅速在国际市场引发连锁反应:欧洲镝价从425美元/公斤飙升至850美元/公斤,铽价更是从965美元暴涨至3000美元,创下2015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这种涨幅意味着什么?以特斯拉柏林工厂为例,每台永磁电机成本激增120美元,英国Dogger Bank风电项目30%的风机因缺镝铁合金被迫停工。
更严峻的是,海外市场的库存危机已进入倒计时。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军工系统75%的稀土元件依赖中国供应,F-35战机单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而现有库存仅能维持2-6个月生产。日本专家警告,若6月前无法解决供应缺口,全球电动车产业链可能面临停摆风险。这种战略威慑力,让稀土从"工业维生素"升级为"大国博弈的核武器"。
二、三重风暴叠加:政策、天灾与需求共振
此次价格狂飙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政策、天灾与需求三重力量的共振。政策层面,中国通过管制优化资源开发节奏,倒逼产业升级——深加工产品出口豁免管制,北方稀土一季度净利润因此激增727%,创历史新高。天灾方面,3月底缅甸7.9级地震导致中国43%的中重稀土进口中断,冶炼厂库存仅能支撑两个月,这种冲击远超2019年供应中断引发的50%涨幅。
需求端则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1000万辆,单车需3-5公斤稀土永磁材料;人形机器人市场更带来20-40万吨增量需求,伺服电机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远超传统工业。低空经济、6G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崛起,进一步打开需求天花板。这种供需失衡的态势,让稀土成为"硬通货"中的硬通货。
三、资本市场的狂欢:从个股妖股到板块重构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不同企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力。盛和资源凭借包销海外稀土矿的独特优势,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78%,股价涨停封单量达23万手,成为资金追捧的焦点。广晟有色作为中重稀土龙头,一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727万元,股价单日涨幅10%,彰显资源垄断价值。最令人瞩目的是大地熊,这个永磁材料新锐单日涨幅18.86%,在机器人产业链爆发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板块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具备海外资源布局的企业(如盛和资源)、高附加值深加工技术龙头(如北方稀土)、新兴领域配套厂商(如大地熊)成为资金主战场。而那些依赖传统出口、缺乏技术壁垒的企业,则在这场变革中黯然失色。这种分化,正是产业升级与价值重估的必然结果。
四、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话语权的历史性跃升
中国此次出手,本质上是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重构。欧美国家虽然试图通过重启矿山(如美国芒廷帕斯矿)、开发替代技术(日本钐钴磁体)缓解短缺,但面临三大致命瓶颈:资源禀赋不足(海外中重稀土矿占比不足5%)、环保成本高昂(分离成本是中国的3-5倍)、时间窗口紧迫(重建产业链需5-10年)。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开采的稀土原矿仍需送到中国精炼,这种"中国加工"的依赖短期内无法打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通过深加工技术突破,成功将稀土从初级原料升级为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北方稀土的晶界渗透技术将钕添加比例降至1.8%,单吨磁材成本降低15%,牢牢掌控全球高端市场。这种技术优势,让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占据绝对主动。
五、未来趋势与投资逻辑:在战略红利中把握平衡
从短期看,海外价格高于国内的价差格局仍将持续(欧洲镝价已达国内2倍),抢单潮推动的溢价效应尚未完全释放。但中期来看,随着政策调整和灰色渠道回流,价差有望逐步收敛,而国内企业通过深加工规避管制的策略将持续受益。长期而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需求将支撑稀土价格中枢持续上移,这种结构性机会将贯穿整个科技革命周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在战略资源红利与产业周期波动中寻找平衡。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是具备海外资源布局的企业,如盛和资源(包销海外矿不受配额限制);二是高附加值深加工技术龙头,如北方稀土(镨钕分离技术全球领先)、广晟有色(离子型稀土提纯技术垄断);三是新兴领域配套厂商,如大地熊(机器人伺服电机磁材供应商)、天和磁材(低空经济核心材料商)。
稀土风暴背后的大国博弈
这场稀土板块的暴涨,本质上是资源战略属性在全球化博弈中的觉醒。中国通过政策杠杆,将稀土从"白菜价"的尴尬境地推向"战略王牌"的高位,不仅实现了资源价值的回归,更重塑了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当特斯拉为电机成本激增焦头烂额,当美国军工企业为稀土库存告急四处求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的狂欢,更是一个国家在科技与资源领域的深度布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稀土正在改写全球产业权力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场资本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战略课——在大国博弈的浪潮中,唯有把握资源与技术的双重密码,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稳立潮头。而中国稀土产业的崛起,正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