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柬问
闽王送来柑、桔各一棵,附上一封书信,上写:“既然柑和桔颜色一样,为什么名字却不同呢?”
雪峰开信后,便又把柑、桔和书信照样封好,交给来人又带回去了。
闽王便又把同样的柑桔和书柬派人驰往玄沙处。
玄沙见信后,便在原信上盖了一张白纸,封好后送还闽王。
闽王的信柬,是以知见的分别之心对待柑、桔的异同。从禅宗诸法平等的角度说,既著了形象,也落了是非。柑是柑,桔是桔,两者有同有异,称柑为柑,称桔为桔,都是人类自性的体用分别作用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成柑称桔本身,而在于对柑桔异同分析,人忘掉了自性的根本,心与物逐,这是人类一切是非善恶的起源,也是人类无尽苦恼的起源。禅宗所修证的就是回到自性去,摆脱知见、是非之心的纠缠。达到这种自性的明见后,见桔是桔,见柑是柑,就不会有陷于物逐的烦恼。雪峰的原信转回,采用的是不答而答的办法。玄沙的回答则比雪峰更清晰易晓些。一张白纸盖住了闽王的问题,即等用“空”斩断了是非的藤葛纠绕。将是非统一到空上来,这是以中道灭除闽王的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