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由罌粟提煉而成,在唐代中期,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中國人稱其為「米囊」或簡稱「白皮」。明朝之時稱為烏香、鴉片或阿芙蓉,南洋諸國以為貢品,市鎮作為藥材,主要用來做止痛安神藥,價值與黃金相等。
由於吸食鴉片容易產生飄逸幻覺,明末清初,吸食鴉片迅速成為有閑階層的一種時尚,不久後甚至連窮人也沾上這種習慣。對鴉片的需求,導致外國進口的鴉片增加。而吸食鴉片又極容易上癮成癖,對國民健康帶來嚴重影響。自雍正帝以來,清廷便三令五申,明令取締鴉片進口和嚴禁國民種植。然而地方官員執法不力,鴉片的販運反越見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