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的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
乐府诗集中国民歌是其精华所在。中国民歌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诗歌中体现出乐府中国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揭露,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人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爱。于是他们用诗歌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乐府诗集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面: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行》、《平陵东》,还有《妇病行》、《十五从军征》,表现反抗情绪的是《东门行》,《陌上桑》。
二,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体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束缚劳动人民,妇女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上山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男女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里主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一些反映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这主要是《乌生》《枯鱼过河泣》《满歌行》《西门行》等。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言诗形式别具一格。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其中《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而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