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Ads Marketplace to earn through podcast sponsorships.
Manage your ads with dynamic ad insertion capability.
Monetize with Apple Podcasts Subscriptions via Podbean.
Earn rewards and recurring income from Fan Club membership.
Ge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 you need.
Resources and guides to launch, grow, and monetize podcast.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podcasting tips and trends.
Check out our newest and recently released features!
Podcast interviews, best practices, and helpful tips.
The step-by-step guide to start your own podcast.
Create the best live podcast and engage your audience.
Tips on making the decision to monetize your podcast.
The best ways to get more eyes and ears on your podca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dcast advertis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recording a podcast on your phone.
Steps to set up and use group recording in the Podbean app.
Join Ads Marketplace to earn through podcast sponsorships.
Manage your ads with dynamic ad insertion capability.
Monetize with Apple Podcasts Subscriptions via Podbean.
Earn rewards and recurring income from Fan Club membership.
Ge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 you need.
Resources and guides to launch, grow, and monetize podcast.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podcasting tips and trends.
Check out our newest and recently released features!
Podcast interviews, best practices, and helpful tips.
The step-by-step guide to start your own podcast.
Create the best live podcast and engage your audience.
Tips on making the decision to monetize your podcast.
The best ways to get more eyes and ears on your podca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dcast advertis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recording a podcast on your phone.
Steps to set up and use group recording in the Podbean app.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最漫长的猪周期,来自巨潮WAVE。
2020年,正邦科技创始人林印孙以320亿元财富问鼎江西首富。这一年,正邦科技的净利润达到了57.44亿元,足足是2019财年的3.5倍、2018财年的30倍。当时其股价最高涨到近26元,市值高达800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林印孙对外表示,公司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亿头生猪出栏。林印孙之子、时任正邦科技总经理职务的林峰更是公开宣称:“实现一亿头生猪出栏目标,只是我们的起点,仅仅是正邦产业链整合的开始。”
这看起来就像又一个财富传奇的开始,但最终却变成了林氏父子事业的顶点。2020年之后,市场上的生猪供给大幅增加,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猪肉价格步入漫长的下跌周期之后,养殖企业的利润和财富也在周期中消失殆尽。
成也周期,败也周期。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在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生猪近期产能7亿头以上,加上在建和闲置生猪产能超过10亿头,再算上目标产能可能超过15亿头。”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猪企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近百亿元。而曾经一年赚将近60亿元的正邦科技,则深陷亏损泥潭无法自拔,因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失效的经验
2020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
“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陶一山的表态非常悲观。
当时“5元论”一出,顿时引起业内一片争议。新希望总裁张明贵反驳道:“猪价一旦跌破20元,甚至再略低一点,跌破了大部分的养殖成本线,扩产的企业和养殖户大部分都会选择观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续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现在看来,陶一山的观点正在被逐级验证。今年上半年,各养殖企业的生猪销售价格基本在14元/公斤左右,但即使是业内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其养殖成本也是15元/公斤——也就是说,今年所有的养殖企业都是亏损的。
更重要的是,与新希望的预测不同,即使价格已经低破了养殖成本线,但生猪产能依旧未能出清。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回调了5个月,但绝对数量也仅仅减少了132万头,总体下降3%,平均每个月才下降0.6%。
这意味着,过去有关猪周期的经验近乎失效了,即猪肉价格下跌并未大量淘汰母猪,因此生猪供应量难以下跌,进而肉价难以上涨。
去年的生猪价格出现了上涨,但这基本上是因为养殖户基于过去的经验,认为即将步入猪周期的上行区间,大量进行二次育肥或者主动压栏,使得猪价超预期上涨。
二次育肥类似期货炒作,即从厂家购买已经正常出栏的120公斤左右的标猪,然后进行再一次育肥,等养大之后,或者等到一个价格比较好的位置,再选择出栏。
换言之,去年猪肉价格上涨的驱动逻辑不是产能调整,而是大家对于过去猪周期经验导致的情绪炒作。然而之后的暴跌印证了,过往的二次育肥、追求养殖利益最大化的经验也失灵了。
2、变数何在
导致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在于,生猪养殖行业的产业格局,跟过去已经截然不同了。
受过去几年环保政策限制和非洲猪瘟的影响,百头以下的养猪散户已被基本出清,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数据显示,18家上市猪企共存栏700余万头能繁母猪,已近乎占到全国总存栏量的20%。
与之相应的,是养殖行业的重资本投入愈演愈烈。2014年,王健林宣布斥资10亿元养30万头猪,但他后来一听到项目预算就马上放弃了,并感叹道:“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中新开维在湖北鄂州修建的26层养猪大厦,一共修建了两幢,项目总投资40亿元,年可出栏生猪120万头,而整个鄂州也才107万人。这意味着这个项目投产以后,整个鄂州甚至周围县市都不用养猪了。
这些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出现,正是导致猪周期出现紊乱的变数。
以往当猪肉价格下行到无利或者微利的时候,散户会立马屠宰母猪出清产能,进而迎来价格拐点,而“种猪-母猪-仔猪-商品猪”的周期是18个月,因而猪价一般会上行18个月左右,比如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的猪价疯涨。
然而,规模化养殖企业有着强大的筹资能力,而且往往会选择逆周期投资。仅在6月,就有3家猪企发布定增公告:
神农集团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5亿元,其中7.1亿元用于4个生猪养殖建设类项目;
罗牛山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7.96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养殖基地;
东瑞股份公告,获10亿定增,其中7.73亿元用于黄沙基地“楼房养殖”猪场的建设。
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头部猪企逆势扩张之势也极为明显。牧原股份5月底能繁母猪存栏约298万头,创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温氏股份5月底能繁母猪存栏超过145万头,较去年底新增5万头;神农集团则表示其目前现有母猪产能已经达到满负荷运营,将继续推进母猪产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当前14元/公斤的价格虽然低于其养殖成本,但也并非不能接受,因为现在价格并没有亏现金流,亏的只是固定资产折旧。这意味着,当前猪价的下跌可能还远没有结束,一场行业大逃杀渐行渐近。
3、大逃杀时代
关于未来的猪价走势,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这样预测:
“明年上半年猪企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因为现阶段去不动的产能对应的明年上半年的高位产量,如果届时消费没有明显好转的话,那么明年上半年猪价可能比今年上半年更低。”
这种预期之下,正邦科技的破产重整可能只是个开始。从明年开始,可能会有更多的猪企出现倒闭风险,尤其是那些当前负债率就已超过80%的。
国内养殖行业当前已经进入成本竞争白热化,未来企业不论规模大还是小,拼的其实是成本控制与资金链安全。
2022年度牧原股份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到未来猪价走势,董事长秦英林在现场讲解说,“公司无法影响价格,因而更关注降本,通过科技和效率实现行业进步,依靠行业进步最终实现降成本、提效益。”这基本上指明了目前行业内企业所面对的局面,以及能做的事情。
总体来看,当前养殖企业降低成本的路线主要是两条:
其一是横向的精细化管理,如温氏股份2022年通过调整日粮配方结构,发挥集采优势,优化种群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等措施,把综合成本从年初的17元/公斤,持续稳定地下降至16元/公斤。
其二是纵向的一体化布局,牧原股份自2020年便开始加码下游屠宰业务,至2022年末其投产屠宰厂增至10家,投产产能合计2900万头/年。同时,其先后与5家公司以合资或增资形式合作,项目包含研发低蛋白日粮、兽药疫苗研发、开发屠宰产品等,以此降低综合成本。
规模化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但从过去几年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即便是行业内的大企业、上市公司,对于这种新的行业格局竞争的惨烈程度,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漫长的猪周期中,大多数大企业所面对的对手,都从数以十万、百万计算的、缺乏专业能力的散养户,变成了装备精良、资本扶持、武装到牙齿的巨头公司。
4、写在最后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生猪派购制度,允许生猪自由上市,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极大地刺激了生猪生产。
开弓没有回头箭。或者说,蝴蝶开始扇动翅膀,就意味着一场风暴的必然来临。
当下,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正朝着其历史的必然性迅猛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将会有更多的散户、中小企业乃至于大企业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优势将在周期底部的泥泞中日益明显,突破观察人士乃至行业内人士传统认知和经验的事情,还将不断出现。
“不败在己,可胜在敌”,苦练基本功,又变成了养殖企业当下竞争的关键。只是这个竞争的牌桌上,能容下的玩家已经越来越少了。
Create your
podcast in
minutes
It is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