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Ads Marketplace to earn through podcast sponsorships.
Manage your ads with dynamic ad insertion capability.
Monetize with Apple Podcasts Subscriptions via Podbean.
Earn rewards and recurring income from Fan Club membership.
Ge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 you need.
Resources and guides to launch, grow, and monetize podcast.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podcasting tips and trends.
Check out our newest and recently released features!
Podcast interviews, best practices, and helpful tips.
The step-by-step guide to start your own podcast.
Create the best live podcast and engage your audience.
Tips on making the decision to monetize your podcast.
The best ways to get more eyes and ears on your podca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dcast advertis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recording a podcast on your phone.
Steps to set up and use group recording in the Podbean app.
Join Ads Marketplace to earn through podcast sponsorships.
Manage your ads with dynamic ad insertion capability.
Monetize with Apple Podcasts Subscriptions via Podbean.
Earn rewards and recurring income from Fan Club membership.
Ge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 you need.
Resources and guides to launch, grow, and monetize podcast.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podcasting tips and trends.
Check out our newest and recently released features!
Podcast interviews, best practices, and helpful tips.
The step-by-step guide to start your own podcast.
Create the best live podcast and engage your audience.
Tips on making the decision to monetize your podcast.
The best ways to get more eyes and ears on your podca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dcast advertis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recording a podcast on your phone.
Steps to set up and use group recording in the Podbean app.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理想战略失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升级,来自中年电竞选手。
理想还是很像当年被云计算公司O V H 狙击的小米,历史会重复但是不会简单重复,之前觉得理想比当年的小米更高明,其实是被市场证明错了,大家犯的错误是很类似的。
打造高端产品有两个办法:
1、给人独一无二的体验和高级的审美。
这个典型的代表是苹果。从iMAC第一代开始就是这样,从乔布斯回归做ipod到iphone,一直都是。
在汽车行业有一个代表其实是沃尔沃,沃尔沃真的试图追求在安全性这件事儿上跟其他品牌有差异,而且是全系的。
通过营销,让用户相信自己的产品品质比别人更好,这个在汽车行业的使用非常的普遍。更普遍的是,营销的产品和走量的产品除了logo一样可以说压根没什么关系。
比如,保时捷对于扭北的圈速非常沉迷,基本是长期都是走量的量产,如GT3,和赛车的第一,如919EVO。
宝马为了”驾驶乐趣“,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营销,从最早盖里奇的宝马广告,到最近请王杰克等一堆媒体跑瑞典去雪上漂移。
然而M power这些车和走量的丐版3系5系,可以说体验天差地别。
F1冠军红牛车队挂个本田标,可以说跟本田的走量车毛关系都没有。
奔驰的投入主要在F1和其他关于历史的品牌营销,可以说跟G L B 、G L C 毫无关系。奔驰的大多数走量产品,除了S级、E级之外,可以说是除了车标很难找到亮点了。
比亚迪和华为,也在最近两年加入了这个群体,代表作一个是仰望易四方,一个是智驾小视频。
同理,这些技术和走量款的车根本就没啥关系,比亚迪20万以上的销量甚至都进不了排行榜。
而华为的智驾,大多数时候提供的也是社交价值,给朋友吹牛的时候用,实际体验价值对普通用户不大,出来很多新闻都是用户买了非智驾版,然后瞎搞出车祸。
这里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打造品牌用的,所以我个人称其为“技术营销”,之前的事实证明,奔驰宝马的操作是有效的,沃尔沃的操作是要被收购的。
为什么汽车行业要“技术营销” 而不是跟iphone一样,搞全系统一体验,
原因是:
1、软件统一容易但是之前的汽车的软件体验没那么重要。
2、硬件统一要花钱,会有用户钱包和不安全感的矛盾。
用户既需要品牌能给他提供放心的感觉,但是预算却是越低越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丐到不行的1.5 T 奔驰、3缸宝马、A柱减配高级车、非智驾版的华为问界M7。
其实特斯拉和雷总也加入了这个群体。雷总发布会孜孜不倦的讲3个小时,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但是特斯拉和s u 7是接近全系标配的,所以技术也是可以拿来用的,不纯是“技术营销”。
理想的战略误判
我猜测理想的战略,是用苹果的策略,对汽车进行改造,在体验上做到比竞争对手好,搞“全系统一体验”,战略性的放弃了“技术营销”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
汽车的软件的领先,不能带来足够大的产品体验差异。
iphone和安卓的体验差异在很长时间内是很大的,最近几年才接近,且软件体验几乎是手机的80%到100%。
但是理想虽然有行业第一的智能座舱,最好的 N V H ,最好的车内空间和体验,但是这个可能只占开车的20%到60%,当然,对不同的人不同。
对于保守的、预算有限,但是又特别“注重安全”的客户,这些实际体验的优点,不如“技术营销”+“魔法攻击”来的实在。
我个人挺看不上这些群体的认知的,这类群体大量的人因为知识和思考的匮乏,是不系安全带不用安全座椅的,同时却希望厂商尽量找一些理由说服他们这个车很安全,最后部分人会因为自己的认知为自己的生命买单。
但是没有办法,现实如此,nova不也卖的挺好的么。本身并不能做到全面的产品领先,比如,智驾不如华为小鹏。领先的地方别人很容易抄,比如华为像素就copy了理想L9。
理想MEGA的失败
除了舆论这个不可控因素之外,我觉得是产品过于注重实用,在高价位未能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所谓“豪华的本质是浪费”。
50万以上的产品,用户买的基本都是社交价值,社交价值可以来自于上面提到的“技术营销”,
买个保时捷Macan,虽然车就是个换壳Q5,但是可以说我这个是扭北车王。
我开宝马X5,证明我事业有成,虽然这个车的体验全面不如奔驰L系的任何一辆车,但它是C级车,不懂的老乡可能以为我这个车要接近100万。
理想MEGA的处处都透露着实用,低风阻是为了让电池更小,这样可以成本更低,但是省下来的成本并没有用到其他地方去“浪费”,而是显得“非常克制”。
有朋友说,如果苹果做一辆车,可能就是mega这样子。
周鸿祎问李想,为什么不能做4座车,李想给了很专业的答案,但是周最终还是买了光辉,因为他要的只是一辆“看上去更高档的车”,至于抖不抖,远没有少3个座位更高档,所以更高档对周有价值。
最终的结果就是问界M9的技术营销非常成功,配上华为的品牌,拿下了李想的目标:50万以上销量冠军,不分能源形式。
理想MEGA对于足够有钱的人来说是一辆好车,因为他的体验非常好。
但是对于相对来说没那么有钱,需要既实用又有面子的群体,问界M9更有话题性,大家也都认识,非常有奔驰的感觉。明显MEGA的用户群体数量是远不如M9的。
因为战略性的放弃了技术营销,而自己体验优势跟对手又没拉开太大差距,所以现在问界品牌已经明显的变成了更高端的品牌,理想成了性价比的选择。
当年的小米,战略性的放弃了手机领域的“技术营销”,说的就是单反照片、月亮P图,包括最近的伸缩镜头,以及放弃了线下渠道,跟理想遭遇的打击相似,花了好多年才缓过来。
当然,之前我也死命吹过理想mega,我之前也是相信高用户体验,一致性的iphone策略是在目前的汽车市场能走得通的。
事与愿违,被市场教育了。
我猜测,因为李想玩的车很多,对于高端车早就去魅了,所以觉得苹果的策略才是上策。
但是长期来看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到底技术营销只是个短暂的复辟,还是未来的主流,还等市场告诉我们。
华为手机的案例,说明后来者得用技术营销或者“浪费”,才能证明自己比iphone更好,小米的策略只能卖的比iPhone便宜。
后续的市场会怎么走?
行业的风险指数是很差的,包括特斯拉、理想都在调低预期,问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M5、M7的订单很差。
小米花了好多年,甚至遇到华为被制裁这种机遇,才缓过来,雷总受了很多磨难,但是也因此更厉害了。
理想的格局比当年小米更好,小米当年的产品体验,在2015年左右,甚至都不如oppo、vivo。
现在理想的产品体验,除开智驾依然是行业第一,智驾也在肉眼可见的追赶上来。
如果能做到智驾赶上,理想的车依然可以做到是市场上全面体验第一的车,理应拥有最高的净推荐值,车主越来越多之后,自己宣传渠道和品牌认知的劣势也会被逐渐抹平。
问界的产品优点明显,缺点也特别的突出,不知道M9的订单还能好多久。
推迟纯电发布,也是好事儿,面对市场的反馈,积极调整才是正道。
至于是要继续体验优先,还是要卷技术营销,或者另辟蹊径,我依然相信厂长的判断力。但是这个可能要1到3年后才能作用到股价了
重复我之前的判断,判断输家还是比判断赢家容易的。大家都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时候,2024年可能都不会有很好的表现。
如果真的想投资这个行业,建议多考虑多空策略。纯多的策略在今年估计会特别的难受。
Create your
podcast in
minutes
It is Free